2022年|三月读书小札
书名 | 作者 | 类型 | 读书媒介 | 评分 | 收获新知识&应用 | 备注 |
---|---|---|---|---|---|---|
书法课 | 林曦 | 艺术类 | 纸质书 | 🌟🌟🌟🌟🌟 | 1. 注重原始积累,细心耕耘;2. 拥有独立的精神空间,获得凡事留有余地的从容;3. 滴水穿石,水到渠成,相信积累的变化;4. 书法背景知识的晕染。 | 这本书不会教你过多的书法技巧,而是从诗文书画大体上给你一种艺术浸淫和力量感。 |
张充和诗书画选 | 张充和作,白谦慎编 | 鉴赏类 | 纸质书 | 🌟🌟 | 1.主要收录张充和先生的诗书画作品 | 作品画幅太小,不便于鉴赏 |
小狗钱钱 | [德]博多·舍费尔作/文燚译 | 理财类 | 纸质书 | 🌟🌟🌟 | 1. 提高自信心;2. 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份工作上;鹅代表你的钱,你需要存钱,让鹅生蛋,让你的钱自动为你工作。 | 这本书可以塑造一个较好的金钱观,即便书中的一些实践不能做到,你也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
回答不了 | 匡扶 | 艺术类、漫画 | 微信阅读 | 🌟🌟🌟 | 1.叙事类漫画,有种成人生活哲学漫画的感觉;2.大多都收集自匡扶的公众号。 | 在微信阅读上看体验很差,还不如在公众号上看。 |
蛙 | 莫言 | 文学小说类 | 微信阅读 | 🌟🌟🌟🌟🌟 | 1.制度下的每一个人微小如蝼蚁;2.历史是一个循环 | 最终回的几幕话剧我跳着看的 |
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 马小星 | 人文社科类 | 纸质书 | 🌟🌟🌟🌟🌟 | 1.抛去偏见;2.永远保持好奇 | 一个业余爱好者,在探寻历史真相时可以做些什么? |
荒原狼 | [德] 赫尔曼·黑塞/李双志译 | 文学小说类 | 微信阅读 | 🌟🌟🌟🌟🌟 | 1.自我剖析;2.严肃文学 | 对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技巧挺有帮助的,作者的剖析也非常的有意思。 |
素描有诀窍:30000人速写 | (美) 杰森•珀兰 | 速写类 | 纸质书 | 不推荐 |
书法课
这本书我给了五颗星,比较适合完全没有接触过书法,但是对书法美学很好奇的读者。如果你不确定你喜不喜欢书法这门艺术,那我推荐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在书法用笔技巧上落墨非常少,读完这本书,你可能只能学会如何开笔、如何用中锋练习基础笔触、一些简单的书法技巧、如何选帖等。这本书更多的功能在于作为背景知识的一种拓展阅读。我赞同作者说的,除去艺术本身所需的技巧,你写的字,你画的画。会藏在你的生活中和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中。
整本书都在强调时间的力量,强调坚持、强调维持本心,强调专注、努力寻找心流的体验。耳闻很容易,但是亲历更为重要。
这本书都弥漫着一种佛性与禅意。在一遍一遍地临帖、与古人直接的揣摩交流中习得修养、风骨、耐心和趣味。当手上的功夫得到提升就会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技术自由,体验合一、共舞的感觉。
读书摘录:
我们期待的新奇也总是别处的平淡,区别只在于用怎样的眼睛去注视,用怎样的心去对待。如果只是以特别和新鲜作为必要条件,却没有一双看得到美好的眼睛,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待,那么就算殊胜来至眼前,或是身处新鲜有趣之地,大概也只能享受一种“集邮”式的乐趣了。
在我特别喜欢看的电影《功夫熊猫》里,乌龟大师说过一段话:“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的时候,你很难看清楚。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简单的静坐方式参考静坐是生活的减法,每天静坐15分钟,把注意力从纷扰的外界收回,清空自己,让心好好休息一会儿。
1.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
2.放松,双眼轻闭。
3.安静下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温柔平和地观察气息进入身体和离开身体的全程。
4.可以数息,一呼一吸为一,从呼气开始数。途中有念头打断,就重新凝聚注意力,回到一。
5.这样从一到十的观察,以及对于呼吸的专注,可以带来极大的宁静。
6.可以从每天5~15分钟开始。
开始练习静坐的时候,脑子里很容易思绪纷飞如万马奔腾,各种念头会不断打断我们数息,但不要因此懊恼,安静下来,觉察到有这样多纷乱的念头牵扯着我们就是第一步。不用与念头紧张对立,记得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坚持练习,渐渐地就会与它们产生距离,不被控制,或很容易从中扯脱了。
张充和诗书画选
我比较喜欢张充和和钟繇的字,在我看来有一种古拙之美。整本书收录了张充和先生的一些诗书画作品,但是限于书本装帧篇幅,作品太小,不便于鉴赏。
小狗钱钱
挺适合小孩阅读的,书中举的例子非常的简洁可爱。读完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长,但是可以给你塑造一个较好的金钱观。里面除了聊到金钱,还有一个观点特别有意思。培养自信,这个里面关于培养自信的实践是写成功日记。每天坚持写一些给自己正向反馈的成功日记,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读书摘录:
钱钱赞许地向我点点头:“困难和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尽管如此,你仍然要每天坚持下去,坚持去做对你的未来意义重大的事情。它们最多花掉你十分钟的时间,可就是这十分钟,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改变。大部分人总是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原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拿出这样的十分钟来,他们总是期待周围环境会为自己发生改变,却忘记了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他们自己。”
钱钱严肃地看着我:“这样的话,我还得告诉你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即使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也得实施你的计划。如果事情一切顺利,谁都能完成任务,只有在出现真正的问题时,谁强谁弱才能见分晓。只有少部分人能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他们的计划。而那些特别富有的人,更是擅长在最困难的时候做出最漂亮的成绩。”
素描有诀窍:30000人速写
其实这本书作为一本作品集会更合适一些,书本里都是作者几年的速写记录:有潦草的也有精心画就的,直接平铺直叙地出版出来,让人觉得毫无诚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让人失望的书。
回答不了
大学知道匡扶摇这个公众号的,但是当时没有读公众号的习惯,所以也没有仔细点进去看。在《但是还有书籍》中看到了匡扶摇的采访。熟悉的神农城,神农塔底下有一家很不错的私人影院。我在里面看了好几部恐怖电影。作为叙事型漫画,笔触还是比较呆萌的,很适合下班之后阅读。我看到程序员小哥给女朋友做了个俄罗斯方块游戏,在十万分的时候会掉下一枚像素格钻戒,打工人被感动到了。
蛙
书信体叙事的小说,以主人公的姑姑作为线索描述了那个年代比较深刻的几场历史事件。是啊,计划生育也变成了我们的历史。姑姑是一名现代妇科医生。早年在二战期间和一位飞行员相恋,就当他们要踏入婚姻殿堂的时候,飞行员逃往了台湾,成为了叛军。在后来的很多次历史事件上,飞行员的事件被翻出来,成为了指摘姑姑的罪证。当他们熬过饥荒、熬过战争、熬过文化浩劫之后,漫长的“计划生育”制度开始了。
姑姑是首当其冲的执行者。她一手迎接新生命,另一只手则断送了无数生命的一生。晚年她开始赎罪……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微小如蝼蚁。而责任感、大局观更像是附着在每一个微小个体的枷锁,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桎梏困住了你,成为了一种道德绑架。读完只觉得无限悲凉和讽刺。
跑儿,你真是因祸得福啊。
附上我非常喜欢的一篇书评:宏大制度下的个体之殇
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读这本书陆陆续续花了我好几个月时间,作者先是详实地铺叙了古文、地方志、史书,戏说中关于“堕龙”的论述。紧接着论述了龙与蛇、蛟、蜥蜴等生物并不相同,也以此在正文中引用了近代任殿元老人家的所见所闻,作为唯一一位出现在正文中“堕龙”的见证者,还有更多可以了解的真相。作者不甘于此,并在附录中委托好友进行了跨时段的田野调查、后续自己和亲身探访调查。说实话我读完之后只有满满的佩服,也遗憾于缺乏生物考古学实证,这本书的观点也只能作为有魅力的假说。
详情看《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拥抱未知,用于探索,保持好奇心。
荒原狼
非常棒的一本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截止至今,今年最佳。荒原狼是文中哈勒的化身,代表社会生活一部分人的缩影。他们离群索居、不合群地处在生产社会中,一半是人一半是兽。拥有着作为兽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却囿于文明教化后的人性。他们前后不一阴晴不定。他们有时是温和中庸的旁观者,有时也活在千万种极端的拉扯中。他们憎恨这个小市民的世界,也依恋充满秩序的社会,安于竹篱。他们时而真诚坦率,时而狭隘自欺。
故事从哈勒入住姨妈家的小屋开始,他日复一日行尸走肉地活着,生活、文学、艺术对他而言都失去了当时的意义。直到他在街上接到《荒原狼》小册子这样一本读物,他开始了他和另一群工具人的情感救赎…..故事进展到最终局似乎用一场血腥的暴力美学才能升华使之成为艺术。
我当时看到哈勒在街上接过小册子的场景时,想到了古老的一种传教方式。当时就跳戏了,觉得黑塞还挺可爱的。黑塞的自我剖析十分真诚露骨、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评论家有尝试用“神经官能症”去概括故事里那个分裂的哈勒。可正是这种分裂让我看到了哈勒矛盾、挣扎和他试图阻止暴行的作用。
我们不可能再退回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诘问。
读书摘录:
《荒原狼》的影响就像黑塞《咏书》一诗中所写:“世界上任何书本/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书本会悄悄教育你/让你成为你自己。”
为了寻找一个志同道合者,书籍便是作者派遣的秘密使者、抛入海中的通讯浮瓶。这类孤独者生活在全世界各处各地,在最遥远的城市里,在荒芜的港口,在森林的隐蔽处,而其中许多人还从亡者的王国同我交谈。一想到这种共同关系便让我获得慰藉。……这本书是我的一个兄弟所写。阅读哈勒(小说主人公)的著作好似在我自己的痛楚上搔抓。这里描写的是我的境况,市民的境况,他很想成为革命者,而在古老的标准砝码下变成了残废。”
这段应该是在小说的前言里看到的,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段话。
我不想为我干的这些暗探行动做辩护,也愿意公开承认,在最开始的日子里,所有这些迹象都显示出一种虽然不乏精神追求但却游手好闲,毫无节制的生活,它们在我心中激起了厌恶与疑虑。
我的想法:
这不就是我的生活吗?我有时候也会经常想这些事情。
真奇怪,人都能吞下些什么啊!我读一份报纸读了大约十分钟,让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的精神通过双眼侵入了我内心,他把别人的话放在嘴里大肆咀嚼,掺进自己的唾液,却没有消化就又吐了出来。
我的想法:
不得不坦承,我写的某些文章也是这样。即便我看懂了,也可能没法抓住作者思想的内核。
所以,荒原狼有两副天性,一边是人性,一边属于狼,这是他的命运。
我的想法:
第一次正式提及荒原狼而不是隐喻,是一次对荒原狼的定义。
而市民就试着在这两者之间,以温和的中庸度日。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献出自己,不论是献给纵欲还是禁欲。他绝不会成为殉道者,不许可毁灭自己——相反,他的理想不是献身,而是保有自我;他的追求既不是成为圣者,也不是其对立面。绝对性是他无法忍受的。他虽然愿意尊奉神,但是也服从于享乐,虽然遵守道德,但是也在尘世间享有一点儿如意和松弛。
我的想法:
温和的中庸度日。
他的生活(就如同所有人的生活一样)不单是在两个极端,也即在本能和精神、圣人和浪子之间摇摆,而是在上千个,在难以计数的成对极端之间摇摆。
我的想法:
我也是在难以计数的极端中摇摆。
最内在的使命推动他往精神,往神那儿去——最内在的渴求却将他拉回到自然,拉回到母源:他的生活便在这两种强力之间摇摆,怀着畏惧,瑟瑟发抖。
我的想法:
写的很好,探讨人性的同时,去溯源作为人野蛮原始的部分。
不管怎样,我们的荒原狼至少发现了自己内心中浮士德般的双重性,他发现,他这统一的肉体中并没有栖居着统一的灵魂,他充其量只是在通往那和谐理想的路途中,在漫长的朝圣之旅中。他想要么克服身上的狼性,成为整个的人,要么放弃人,至少作为狼来过一种统一的、不分裂的生活。
荒原狼正是如此对待他灵魂中的上千种花的。没法纳入“人”或“狼”这两栏之一的,他一概看不见。而他都把什么计入了“人”之列哦!所有的怯懦,所有的猴样,所有的愚笨和狭隘,只要不是那么符合狼性,就被他算作了“人”,一如他将所有的强悍和高贵加诸于狼性,只因为他还没法成为它们的主宰。
我的想法:
保持善良、获取信息源头、不要被操控思想,也不要被思想操纵。
我们则已找到自身,
在以太星光环绕的冰极,
不识昼夜,更无论时与分,
非男亦非女,不是少年也不会老去……
泠然不变是我们的永恒之在,
泠然是我们的永恒笑声,如星朗朗……
在书中最后的部分,一个审判者好像是要给哈勒一次审判,他的审判结果是堕入永恒,当时读到那一段觉得还挺悚然的。
因为一个人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这个导致不幸的错误看法是你们都知道了的。你们也知道,人是由一大批灵魂,许许多多个自我组成的。人表面上的统一体若是分裂成了这许多化身,就会被看做发了疯。科学为此发明了一个名字叫精神分裂。科学这么做有正确之处,因为多样性如果少了统领,没有某种秩序和聚群,就没法控制了。科学的错误之处则在于,它相信,对这许多自我分支来说,只可能有一次性的、约束性的、贯穿一生的那种秩序。
其实我在众山小里面摘录了非常多的语句,整本书我都很喜欢。限于篇幅,讲到这里。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