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删掉了电子婚礼邀请函和b站的所有视频[draft]

这篇文章我想聊聊社交平台上的隐私保护,社交隐私这两个词在我看来本身就是相悖的,谈论这个话题其实会有一些空洞和言之无物。事件的起源是我在生活中亲历的三件事情,跟我无关,但是秉持着事不过三,可以聊聊的态度。我想把这几件事情记录下来,并且聊一聊我该怎么做。

相关事情一共发生过三次,这三次我都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真实,刺痛感。

  1. 豆瓣上的一个小姑娘骂爹味网友。

张三是一个男生,李四是一个女生,王五是张三的老婆。李四、张三、王五都是网络上交集不多的豆瓣er。
有一天,张三在李四的豆瓣广播下面发表了一条李四觉得爹味十足的评论。
李四暴怒,两人拉扯起来,牵扯出张三在老婆王五孕期给性感友邻深夜点赞的事情。后面事情发酵得不够厉害,张三和王五可能也是捆绑在一起的亲人关系。
李四尤嫌不够,她去翻阅王五的豆瓣广播,并发现王五在孕育小孩期间生活非常辛苦、婚姻生活非常难过,发了很多不开心的广播。于是李四截图,发广播佐证张三就是一个爹味渣男。

我在这条广播下发了一条评论,大概意思是说:“这件事跟王五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她的事情弄出来当作证据”。李四简单回复,大概意思是:这是王五自己公布在社交账号上的,我只是引用了公开信息。然后我就被拉黑了,没有后文。

这是我对于社交媒体的第一次困惑,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一些困惑。

  1. 玄学群打假。

这两年因为“林生斌”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很活跃的高学历玄学博主,年初经常发一些奇怪的广播,同时有一些玄学科普也被大家发现有些理论性错误。于是玄学群里的人开始怀疑她的真实学历和身份,通过她在广播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来拼凑她的人物画像。群里有个校友可能已经找到她这个人了,群里的其他同学说让发出来辨别一下。那个校友拒绝了,这件事情最后我也没怎么关注了,但是应该还是在可控范围的。

这是我对于社交媒体个人信息的一次警示,但是这次事件可能更像是一个正义方的打假举动,虽然大规模讨论陌生人隐私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可怕的。

  1. 小群里的小范围八卦讨论。

八卦主角是一对小情侣中姑娘,她处事奇葩、也可以说是很没有礼貌不太会做人。聊到这个姑娘某些生活的细枝末节,最后聊到了要不要发三次元的b站秀恩爱视频给大家看看。

这件事是离我最近的一件事,我看到这些信息的那一刻突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它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又仿佛发生在了我身上。这个事情的关键点在于,这不是一次善意积极的分享。关键词:b站、秀恩爱,完全能对号入坐。我19年的时候在b站发过一次和男票的旅行vlog。最重要的是我的其他视频还有我生活中的现实朋友,一些过于真实的现实记录。有一天我会不会让这些我爱的朋友们受到伤害,这是我不能回避的问题。

其实我也在反思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对别人主动分享自己的现实生活没那么敏感,而在看到陌生的第三方公开信息被随意搬运而代入自己?我想明白了,主动分享的信息,保有自己的解释权。而别人分享的信息一旦附加上几个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我从没小看过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说出来你一定不信,当时传到b站是因为手机上内存不够,我想整合信息然后删掉手机里存的视频,最后在回忆的时候也能看到我们曾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作为历史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驻点,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惜的是b站和微信公众号都不支持隐藏自己的文章,仅自己可见。

做自己的隐私保护者。而我能做到的方式不是保护而是浅层抹去。像是一种生物本能反应,我删除了我去年结婚的时候发在公众号上的电子请柬,我挺珍视那张请柬的,也有无数次犹豫过要不要删除。最后,我保存了pdf并且删掉了它。我愿意分享并告诉我的朋友们,我结婚了。但是我也希望我能保护我关心的人,包括他的隐私信息。我删掉了我b站上的20个视频,其中有记录内容的只有19条。视频我都下载下来了,只是很可惜,以后不能在网络上随手访问了。虽然我删掉了这些信息,但是我还是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印记,有些隐私泄漏不可避免,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人类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是因为有着一个又一个独立却互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无法约束别人,这是人类的宿命。而我能做的,只是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做出我能做的事情。

我想到了《孤独六讲》中的暴力孤独这一章节,

我们现在称为“暴力”,但在部落时代却隐含人类生存最早的价值和高贵的情操,部落的领袖都是因为暴力而成为领袖,他可以双手撕裂一只山猪的四肢,可以徒手打败一只狮子或老虎,过程绝对都是血淋淋的,在血淋淋的画面中,还有部族对成功者和领袖的崇拜与欢呼。那么当领袖进入文质彬彬、有教养的时代,这个潜藏的暴力本性到哪里去了?

我们在阅读时,会用自己的道德意识去过滤那种看到驯兽师把头放在狮子嘴巴里的快感一我用“快感”这两个字,也许大家不会承认,可是当我们看到武松杀潘金莲时,会觉得“过瘾”、“淫妇下场就该如此”,不就是一种快感?

为了让自己避免掉进约束者的角色,我觉得大家还是可以按自己所想畅所欲言,这只是我这个旁观的感触者的一番伤心话罢了。

推荐阅读:

  1. TED演讲:社交平台上的公开信息算个人隐私吗?
  2. 【36氪】窃听、泄露、贩卖,为什么我还要坚持保护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