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月读书小札
本月推荐:《死于威尼斯》同名中篇小说。另有私心非常喜欢的五星书籍《山魈考残编》分享给大家。
死于威尼斯 🌟🌟🌟🌟🌟
整本书由两篇中篇小说构成,《死于威尼斯》和《特里斯坦》。其中《死于威尼斯》是一篇艺术之作,它文字优美,蕴含无数隐喻。文中以艺术家的视角切入,主人公阿申巴赫是一位正直清高的名作家,他数十年日复一日献身于创作。有一天他偶遇一陌生青年男子,从而勾出自己想去远方漫游的渴望。他坐上了去威尼斯的船,那些纵情声色的生活随之飘散在脑后。在下榻的饭店里,他遇到了一位波兰籍的男孩,他认为孩子就是美的化身,因而陷入一场不能明说、反常的情爱里。
托马斯·曼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来描写这些人物的,对这种无病呻吟的唯美主义艺术家显然持否定态度。艺术家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生活——这就是我们在读这篇小说后应当仔细思索的问题。作者擅长将现实和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主人公对人生、美学、精神生活的思考。
在破雾而出的霞光中,从森林茂密的高原上,在一枝枝巨大的树干之间和长满青苔的岩石中间,一群人畜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像旋风般地走来。这是一群声势汹汹的乌合之众,他们漫山遍野而来,手执通明的火炬,在一片喧腾中围成一圈,蹁跹乱舞。这些人兴奋若狂,高声喊叫,但叫声里却有一种柔和的清音,拖着“乌——乌”的袅袅尾声。这声音是那么甜润,又是那么粗犷,他可从来没有听到过。它像牡鹿的鸣叫声那样在空中回荡,接着,狂欢的人群中就有许多声音跟着应和,他们在喊声下相互推挤奔逐,跳起舞来,两手两脚扭摆着,他们永远不让这种声音止息。但渗透着和支配着各种声音的,却依然是这深沉而悠扬的笛声。他怀着厌恶的心情目睹这番景象,同时还得不顾羞耻地呆呆等待他们的酒宴和盛大的献祭。对于此时此地的他,这种笛声不是也很有诱惑力么?他惊恐万状,对自己信奉的上帝怀着一片至诚的心,要竭力卫护它,而对异端则深恶痛绝:它对人类的自制力和尊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喧闹声和咆哮声震撼着山岳,使它们发出一阵阵的回响。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几乎达到令人着魔的疯狂程度。尘雾使他透不过气来——山羊腥臭的气味,人们喘着气的一股味儿,还有一潭死水散发出的浊气,再加上他所熟悉的一种气味:那就是创伤和流行病的气味。
托马斯·曼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如痴如幻,美不胜收。
天际开始展现一片玫瑰色,焕发出明灿灿的瑰丽得难以形容的华光;一朵朵初生的云彩被霞光染得亮亮的,飘浮在玫瑰色与淡蓝色的薄雾中,像一个个伫立在旁的丘比特爱神。海面上泛起一阵紫色的光,漫射的光辉似乎在滚滚的海浪上面翻腾;从地平线到天顶,似乎有无数金色的长矛忽上忽下,闪烁不定——这时,熹微的曙光已变成耀眼的光芒,一团烈焰似的火球显示出天神般的威力,悄悄地向上升腾,终于,太阳神驾着疾驰的骏马,在大地上冉冉升起。
我尤其喜欢这篇故事里,主人公坐在威尼斯平底船上发生的故事,不禁感叹航海故事总是神秘而又诡异。整个故事采用了意识流的写法,但是你却不会觉得这个故事思维过于跳脱,以致难读。后期他的爱带有些病态的固执,但是你还是会沉湎于整个故事里,被精心设计的情节、技巧说服。
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这也许是迄今最富于情意、最令人发噱的一种想法,七情六欲的一切狡诈诡谲之处以及它们最秘密的乐趣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我们这位孤寂的作家就处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中:他的思想闪烁着情感的火花,而情感却冷静而有节制。换句话说,当心灵服服帖帖地拜倒在“美”的面前时,大自然也欣喜若狂。他突然想写些什么。据说爱神喜欢闲散自在,而她也仅仅是为了悠闲的生活才被创造出来的。
去剑桥学插画 🌟🌟🌟🌟🌟
小艾毅然远赴剑桥,开始她的插画逐梦之旅。她在画里寻找自我和内心的宁静,也通过画让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得以延伸。书中300多张作品,见证了小艾的成长足迹,她分享了在剑桥学习插画的各个阶段,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英国插画课堂。她也记录下和世界发生碰撞时,那些美好的瞬间。她分享了不同的画材的使用方式、也毫不吝啬地告知我们她的灵感来源。整本书算是她在剑桥关于插画学习的成长之旅。
我想在论文中探索我创作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绘本中,角色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故事,环境是如何衬托角色,并对故事产生影响的?另一方面是绘画,环境中的视觉元素是如何工作的,比如颜色、造型、大小、透视、色调、材料、文本和构图等。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
这本书我是在法源寺和红楼藏书楼读完的。午后法源寺最后一进院落——藏经楼两侧有几处阴凉地,猫咪团坐在一旁,访客就静坐在石阶上避暑。《悉达多》,作者黑塞,去年我读过他的《荒原狼》。悉达多几经出世、入世。从婆罗门悉达多、沙门悉达多、到佛陀悉达多…后又成为商人、赌徒、纵欲无度的情人、船夫…… 他把“斋戒、等待、思考”作为箴言,却又亲手打破它。在这几番折腾之下,他企图在河水中自溺,也在心中响起那熟悉又陌生的声音“0m”,他被神秘力量救起。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只能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获得。
时间是流动的,也许它并不存在。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感知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世界并非徐缓地
行进在通向圆满之路,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
霍乱时期的爱情 🌟🌟🌟🌟
《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马尔克斯久负盛名的爱情史诗。马的文字功底还是那么好,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配角老乌医生占了很多篇幅,一个原本非常简单的故事硬是被拉长了许多。号称等待女主五十多年的老男人,没有错过他的每一次肉欲之情,甚至不曾放过十四岁连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姑娘。他的虚伪、博爱都让人难以忍受。我没有读出男女主沉浮半生、仍怀有对彼此的真挚、深刻的爱意。反而是读出了他们蹉跎岁月后,庆幸有人兜底的得过且过。瘟疫过后,一具具肿胀的尸体扔在海里漂行,船长欲言又止的谎言就像重逢后男主送给女主刻意去掉刺的玫瑰、没觉得饱含感情、只觉得全是技巧。
我甚至觉得马尔克斯再一次以反讽的手法,描摹了一次横跨半个世纪的黄昏恋,五十年后重逢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哪最终走到了一起,她从阿里萨的露水情人手中接过照顾阿里萨的接力棒,就像一对相濡以沫多年的夫妻。费尔明哪无意间问道,为什么她从来没有听说阿里萨有过女人,一次也没有?
阿里萨斩钉截铁地回答:”那时因为我为你保留了童贞。“
那时的阿里萨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本子,里面有六百二十二条较长恋情的记录,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短暂艳遇,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暗线是成年人的龃龉、对爱情的拖鞋、对性的放纵。也许就像书中所写:“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山海经 🌟🌟🌟
放在书架上很久了,我速读了译文,没想到下个月刚好开始读桐华的山海经系列架空文。我这个版本配图一般。
永隔一江水 🌟🌟🌟
短篇小说集,前后关联性不太大。我认真读了前两篇故事,不是很符合我的阅读喜好。
山魈考残编 🌟🌟🌟🌟🌟
2021年出版的一本奇幻小说,编辑曾说《山魈考残编》是通过虚构另一部书即《山魈考》的缺失而完成其自身的书,它在建构中拆解,又在拆解中建构,但亦非蹈虚之作,它暗示了对于“寻根”的逆反,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根基建立在了无根之上。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阅读体验非常好,我仿佛做了一次绮丽的梦,在作者构建的二元世界里:作者与读者、魂魄与影子、男与女以及无数落于字字句句间碎片般的时间、人物、事、地点。作者善于炫技与诡辩,而读者串联起碎片的人事物,就像梦境中发生的故事,毫无逻辑、千丝万缕、轻盈漂浮、只有莫名的熟悉感。作者以通力串联古今名家、玄学宗教,以洞悉世事的固执引诱你入梦,而我只能在模糊串联的新故事里寻找久违的失落感,叹息,还好是梦。
有一次他说爱情是一颗抹了蜜的子弹,另一回他又说爱情是一条蚯蚓被切成两截后断开的部位将灭未灭的神经反应。
由此可见,翻书对鬾阴人来说亦可作为忘却尘世、跳脱生死的一项修炼,臻于曼妙者,指腕柔转,如拨弄无声的琴弦,似将一把看不见的折扇慢悠悠地从左至右反复地打开、合上。弥留之人尤其嗜书如命,他们认为将体温留于书中可保生机,只要目光的粘连尚未中断,纸外的命数即会因纸的庇护而得豁免。
美梦是圆形的,噩梦是三角形的,人们每一天都被梦抚慰、刺伤。而我的身上却挂满了风干的梦,像一棵枯死的老梨树身上结满了蔫掉的果实。也可能我本人就是一个失去了内容的、空洞的梦。”“天空,对于我,是一大片时而平滑时而颠簸的阴影,”他说,“对你却是铺满了光的幻觉。在青天白日下你能找到什么?秘密在影子里,在梦里…在理智无法到达之处。”
《山魈考》是一本时间之书,一本梦之书,一本由盲人写就、供盲人阅读的黑暗之书,一本与自身相反的书。它用所有篇幅只说出一句肺腑之言:对于在时间之环上循环往复的漂流者,开始即是结束,正即是反。真相在字的背面,在未被写出或已遭遗落的诗句中,在由盲目之井掘取的黑色广物中,在睡梦深处,在肉体与精神的坚不可摧的统一中,在时间停止消失之处。
“与其说人的灵魂在眼睛、心灵或者大脑中,倒不如说它更可能位于人影当中。”他俯视地面,悠悠地说,“因为这两者似乎是同质的,皆为一团飘忽的‘微暗之火’,更易于彼此交融。”我附和道:“两位影子专家一麦克白和柏拉图先生一如果今天也在这里,想必都会赞赏您的观点。”“我与你,就像魂魄与影子缠绕在一起,不可分离。”
比起精心铺就、直击人心的小说。我也偏爱这类带给我无限遐想、无数灵感的书。它会在我不设防的时候,开阔我的想象力。因此私心里很喜欢这本满是技巧、奇诡旖旎的书。
本月推荐:《死于威尼斯》同名中篇小说。另有私心非常喜欢的五星书籍《山魈考残编》分享给大家。